房产行业政策导向,房产行业政策导向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房产行业政策导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房产行业政策导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产业政策目录2019?
2019年的产业政策目录包括了第一类鼓励类、第二类限制类和第三类淘汰类。其中,第一类鼓励类包括了农林业、工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例如农田建设与保护工程、农产品及农作物种子基地建设、蔬菜、瓜果、花卉设施栽培(含无土栽培)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等 。
我国房地产政策追求的理想目标究竟是哪一种状态?为什么至今无人能准确的说清楚?
曾经有人说我们的房地产政策要学美国,最终要以市场导向为基轴,事实证明我国人民嗅觉敏锐,全民参与,很快就因为房价过快过猛上涨而逼迫政府出台限购限贷政策,以防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后来学界开始宣传新加坡的政策是我们学习的目标,高端的归市场给自由买卖,低端的归保障要限制交易,可是现在我国目前的政策的实际效果是:高端的限制交易,低端的自由买卖。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大家都在说要防止中国发生类似情况,必须防止发生地产泡沫,这个是无可厚非的,可问题是什么是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次贷危机的根源是美国金融机构给很多收入不高还款能力差的人买房授信贷款,随着经济恶化,利率升高,这些人无法偿还房贷,导致贷款违约,从而引爆整个金融市场危机。也许只有真正深究次贷危机的准确含义,才会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制定房地产政策,从而避免发生中国版的次贷危机,更好的让房地产健康良性的发展,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实质利益。最后想说一句忠告,最不好的政策逻辑就是:哪个孩子最能哭闹,哪个孩子吃的奶最多。
财报季,各房产公司财报透露了房地产行业当下怎样的趋势?房企格局是否会变,求分析?
房地产财报季,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数据有好看的也有对比往年有下降的。而整体房地产未来目标大多都是降低其负债率。减量提质,提高利润将是房企未来追求的方向。
楼市作为高杠杆运行的行业,去杠杆,降低负债率还是房企未来主要目标。随着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以及政策对楼市的严控,部分房企也纷纷降低了未来一年的销售目标。而“谨慎拿地与处理掉不好的资产”也成为很多房企未来的计划。
未来持续会出现大鱼吃小鱼的现象。小房企在艰难的楼市环境中可能会被实力大的房企吞并。房地产可能将会出现新的一轮洗牌,而有实力,融资能力强等的大房企活下去的能力也会更大些。而一些小房企可能会因此消失在地产界。
而对于海南楼市,楼市更是受多方面的影响,不仅仅是整体的房产环境,海南更是在前些天针对地产又出了新政,特别是现房销售这一点,将彻底洗牌海南的楼市市场。新拿的地块开发现房销售对本就是高杠杆的房企将是更大的考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拔高了进入海南开发房产的门槛。之前只要你能买到地就可以开发卖房,而现在买地后你要开发成现房才能卖房。从买地到现房至少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这2年周期项目是没有造血能力的,这对于小房企来说是致命的。因此在未来时间,我可能会看到小房企会陆陆续续退出海南楼市,能留下来的都是有实力的大房企。
目前为止,碧桂园、融创、万科等房企已经公布2019财报,从中可以看到几个重大趋势:
1.龙头房企仍在快速增长
2019年,碧桂园实现销售金额5522亿元,同比增长10.0%,超出2019年TOP100房企6.5%的权益销售金额增速;销售面积约62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2%。净利润612亿元,同比增长26.1%。
2019年,融创收入总额为1693.2亿元,同比增长约35.7%;毛利为414.1亿元,同比增长约33.0%。全年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5562.1亿元,同比增长约20.7%。
2019年,万科实现营业收入3678.9 亿元,同比增长23.6%;房地产业务实现销售金额6308.4 亿元,同比增长3.9 %。
2019,楼市相对低迷,全国房地产销售额同比增长只有6.5%,而龙头房企仍在快速增长,说明行业集中度进一步上升,大小房企正在分化,房企逐渐进入寡头时代。
2.布局核心区域
融创中国连同其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的土地储备约2.39亿平方米,土地储备货值预计约人民币3.07万亿元,其中超82%位于一二线城市。
碧桂园集团拥有的权益可售资源约为24181亿元,97%位于常驻人口50万以上的区域,93%位于人口流入区域,73%位于中国五大城市群,契合了未来人口和资源的流动趋势。
万科2019 年新增项目 71.5%位于一二线城市;按权益投资金额计算,79.9%位于一二线城市。
显然,随着去年明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是未来重点发展方向,龙头房企都在退出偏远三四线城市,集中布局核心的大城市和都市圈。
3.业务走向多元化
融创方面在财报中披露了其下半年的经营方针:集团将继续坚持地产开发为核心主业,对于「地产+」业务,将聚焦提升现有资产的运营及盈利能力。
碧桂园在积极布局多元产业,目前已形成地产、机器人和现代农业三大重点业务。
万科,除了传统业务,还有租赁住宅、商业开发与运营、物流仓储服务、产业办公、冰雪等其他业务。
虽然盈利核心仍是物业销售收入,但可以看出来这些龙头房企希望在卖房之外,寻找新的增长点。
房地产行业之所以是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与支柱产业,是因为其发展与景气指数不仅与国家调控政策密不可分,也与城市等级、经济结构、人口水平、产业发展等密切相关,行业在经历了20年的高速发展后,正在走向新的阶段:活下去的阶段。
我们从调控、竞争和市场三个角度来简单分析:
一、政策调控将加速大鱼吃小鱼、小鱼自行退出的局面。
土地招拍挂制度的推行,使得获得土地的方式逐渐被资本代替,过去拿地的方式已经慢慢退出市场,未来主要是通过资本拿地,土地资源将集中到国企央企、龙头企业,这就迫使地方小房企慢慢退出市场。看看各房企公布的土地储存数据就知道,小房企现在要在二线城市以上拿地已经越来越困难,随着TOP100房企向三四五线城市下沉,地方小房企的生存将越发艰难。
二、利润和风险的模式正在发生变化,房企需要重新重视品牌、规模及市场。
房企的利润获得来源主要是靠资金周转获利,而非单纯面粉与面包的价格关系。房地产行业是一个资金高度密集型的行业,其资本的周转效率产生的效益远比简单计算成本与价格差重要得多。一块土地的开发,假如土地出让金为1个亿,前期资金投入0.6-1个亿,1年后销售回收金额可达3-5亿,扣除建筑、营销与财务成本,毛利可达1亿左右,如按总投资的毛利率计算,利润率约为15-20%,实际按投入成本核算,利润率则为100%,甚至更多。
快周转的模式让许多房企在近几年获得高速发展,但随着“房住不炒”的主基调强力推进,未来房价的预期将由“涨”转向“稳”,房企的债务风险加大,企业必须通过品牌和规模实现快周期和溢价,同时也能抵抗周期调整的风险。
对于房企来说,过去仅重视销售,忽视对市场和品牌的做法已经行不通,重视品牌、规模、市场和品质将变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三、房企第一轮多元化宣告失败,但仍需继续尝试。
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得益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而城镇化进程总有逐渐停止定格的时候,在2010年后,房企均做过多元化尝试,万达的文旅,恒大的足球、旅游和饮用水等,万科的城市服务、龙湖的长租公寓等等,目前来看基本宣告失败,地产开发仍是主要业务收入来源。
尽管从目前城镇化水平看,房企还有巨大的空间,但随着城市边界确定、人口流动性减少、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房企必将面临调控、竞争和市场的变化因素,并作出相应调整,确保能活下来,并活得更好。
房地产一直是政策导向非常明显的行业;这些年受土地、银根等限制性的政策影响发生了激烈的几轮开发商的洗牌。而行业的趋势很大程度大多会从政策导向、人口及需求、城市的规划几个层面出发分析;在过去的时间,因为行业市场的简单粗暴,很少有从这个层面去分析。在当下的市场因为经过洗牌后,存活的也仅剩上市品牌房企,从财务报表的情况着实可以反应出一些问题,但在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就有待结合当地城市具体情况及真实数据调研综合分析。这个问题很好,抛开政策层面可以在一定程度财报的数据上,还是可以反应出一些市场趋势的问题。那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经营流量现金流量
房地产是一个现金流量高周转的行业;通过这个数据可以分析该企业资金周转需求的量额程度,当现金流量负数越大代表房企需求的回款数额也越大。那从房价的涨跌趋势可以预估,市场不会在短期内出现猛涨的可能,房企一定会先考虑销售量,在考虑销售价格。
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一个行业的真实的市场趋势一定和供需有直接关联。房地产行业也不例外,当供给与需求比例发生变化,市场的量价的走势也会发生变化。从财报的这一点不难看出,当数值为负数时市场是需大于供,当数值为正数且逐年翻倍增长时,代表房企大部分建好的房子没有销售变现。那在接下来的市场主要就是去库存的状态。
三、利润率报表
市场越来越透明,房地产项目从土地、各项税费、各城市的建安成本、营销成本到销售价格大致可以估算房企每个项目的营业毛利润。而现在加上政策的价格导向一些城市已经更加明确房企的回报利润。这一点在财报中如果企业的主营利润得不到逐年的稳定或增长那企业的压力会很大,也很难确保品牌各项服务质量对消费者的保障。
综合所述,在这样的公开政策背景下考量房企的是企业的经营能力,包括融资成本、建筑成本、营销成本;而三者没有一个强项的企业在未来更加难以生存。而从当下的各类房企2019年报中分析,市场趋势整体属于库存量大,房企的回款资金需求量大,市场房价短期内上涨的支撑不足,是消费者购房的最佳时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房产行业政策导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房产行业政策导向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