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房产政策,一线城市房产政策最新消息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一线城市房产政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一线城市房产政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不限户籍购房的一二线城市?
您好:
1、重庆是唯一不限购的大城市,外地户口在重庆买房是不限购的,但是无重庆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三无人员买房的话要交税。
2、南通南通市不限购、不限售但是限贷。本地人首套房享优先购买权,非本地人需缴满一年社保。
3、绍兴不限购,只要符合相关条件就可以在绍兴买房。
户均1.5套房,房产真的成为市民标配了吗?
户均1.5套房,确实有个权威出处。
此前,央行推出《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因为城镇居民的家庭资产七成以上是房产,所以这项调查有些数据跟房地产有关系:
之一、城镇居民家庭的住房拥有率为96.0%。这个比例感觉还是有点高,身边租房的家庭好像会超过这样比例。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楼市的拓展潜力就有限了。而现在一二线热点城市的楼市依然是那么火,让人有点想不通。也许只有一个逻辑,还是有不少人首选房子作为投资方向。
之二、城镇居民家庭户均拥有住房1.5套。比较认同一种说法,就是房子过剩,是一种结构上的失衡。通俗的说,有的人房子太多,现在有的房子多达100套以上,有的人却没有房子,房子很多和房子没有都加入了总数,平均一下,就成了城镇居民家庭户均拥有住房1.5套。
以上两项数据合在一起看,确实可以表明房子成了市民的标配。
看来,城镇楼市的需求,要靠城镇化及人口流动来推升。未来,有的城市将空心化,有的城市会继续壮大。
房价多少,是涨是跌,你有几套房,总是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
《中国金融》日前刊发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住房拥有率为96.0%,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占比为58.4%,有两套住房的占比为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占比为10.5%,户均拥有住房1.5套。我国不缺少房子,三分之一的人有两套以上房子,三套房以上也超过10%,可是房价缘何不断涨,就在于我国空置率很高,大量房子不作为居住功能发挥使用,而是作为投资功能被囤积待涨。
有一段时间,我在寻找二手房,市场上出售的二手毛胚房有的已经有十来年了,显然房主不缺少房子居住,买房子就是为了投资,如果大量资金囤积于炒房,就是再多的房子,房价也不会跌。
美国住户总体的住房拥有率为63.7%,低于我国32.3个百分点,可是美国房价上涨远没有国内引发关注,美国住房拥有率低,在于结婚不需要男方准备婚房,而国内找对象,房子车子成为必备,没有房子,丈母娘那一关就过不了,就别想进一步,可能见面机会都没有了。因此有丈母娘推高房价一说。
实际上房价涨不停,还在于被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绑架了,房价下跌,地方政府比任何人都急,会千方百计出台稳楼价政策。
现在是有房子的人很多,没有房子的青年也很多,主要是农村通过高考进入城市的青年。
不破除地方土地依赖度,房价难以下跌。
户均1.5套房,房产真的成为市民标配了吗?
一、户均1.5套房
据央行发布的《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户均总资产317.9万元,住房拥有率为96.0%,户均拥有住房1.5套。
有朋友说,我难道又被“平均”了?据统计,2000年到2019年全国住宅竣工面积,高达282.52亿平方米,如果按每套100㎡计算,可以满足2.82亿户家庭的居住需求,再按一户3人计算,那就是8.46亿人。再加上所有存量住房、农村宅基地和小产权房,达到户均1套以上是非常可能的。
户均1.5套是什么概念?对比世界其他国家,这已远超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1.5套只是个平均数,具体来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约50%拥有一套住房,40%以上拥有两套,超过10%拥有3套或者以上。如此看来,我国房子并不像某些专家宣扬的“供不应求”,恰恰相反,我国的房子已经太多了。
二、我国住房供需结构不平衡
我国户均拥有住房1.5套,但实际上,部分家庭拥有两套以上住房,而部分家庭却一套房都还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是我国住房供需结构不平衡的体现。
一方面,人均分布不平衡。户均1.5套仅是平均值,这就意味着有家庭在1.5套以上,有家庭在1.5套以下。事实也的确如此,部分家庭拥有两套三套甚至几十套住房,而有的家庭却连第一套房都还没有。
这也与我国的高房价有关,部分家庭早些年买了房,尝到了房价上涨的甜头,因而不间断地投资住房,持有的房产也不会转售。而近两年房价已经涨得突破天际,还没有买房的家庭唯有“望房兴叹”,即使掏空“六个钱包”也不一定买得起房。
另一方面,地区供需不平衡。在一二线城市,经济相对发达,配套设施完善,人口净流入,住房需求旺盛,部分热门城市的热门楼盘,甚至出现了“万人摇”的情况。房子虽然在不断地修建,但也在不断地被市场“消化”,尤其在一线大城市,5-6万的房屋单价,依然阻挡不了老百姓的购房热情。
但在三四线城市,经济相对薄弱,配套不太完善,人口净流出,住房需求也就更平淡。除了城市中心地段的楼盘相对更受欢迎外,很多新修建起来的小区,住房空置率奇高,很难卖得出去。个别城市比如鹤岗,房价即使2万就可以买到一套,但也鲜有人问津。
三、房产真的成为市民标配了吗
户均1.5套房,有房的家庭继续买房,没房的家庭在为买房而努力,为了房子老百姓“孜孜不倦”,房产真的成为市民标配了吗?
首先,房子背后捆绑的资源,让老百姓不得不买房。本是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钢铁盒子,房子为何会高至天价?这与房子背后捆绑的一系列资源有关,比如户口、教育、医疗等,正是这些附加价值,让房子华丽转身成所谓“学区房”等。而老百姓为了这一系列附加值,不得不为高房价“买单”,痛并快乐着。
其次,房子已成为财富和身份的象征,“丈母娘现象”就是一个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房子已成为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志,逢人见面必问的“今年吃饭了吗”,已经变成了“今年买房了吗”。尤其在小两口谈婚论嫁时,这一现象体现得尤为突出,丈母娘总会以“是否有房”为要求,让男方不得不购买一套婚房,才能顺利与心爱的她成婚。
最后,房产是居住的标配,但不是投资的标配。房子作为“衣食住行”其中之一,固然是老百姓生活的必需品,也仅仅因为房子本身最基础的居住属性,从这一点来看,房产确实已成为老百姓的标配。但是,如果把房产看作是一种投资渠道,则不一定是最理想的标配了,我们要清楚一点,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综上所述,户均1.5套房,房产貌似成为市民标配。但住房供需结构的不平衡,让我们对此产生怀疑。买房若是自住,房子的确是标配,“衣食住行”本就是老百姓必不可少的。若买房是为投资,房子不一定是理想的标配,切记“房住不炒”。
我是小黑,房地产资深从业者,感谢阅读,如果喜欢请关注“文说楼市”,更多精彩好文等您来,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一个月多少钱能在一线城市买房?
楼盘网感谢邀请!
这个看个人和家庭收入吧!如果是参考北上深这三个一线城市,笔者参考相关同学朋友在该城市的购房经历,认为月收入至少要达到税后3万+(个人或家庭),而且达到这个工资标准后只是能在一线城市的城郊结合部购买面积90平米以下的房子,这里的房价大概就在2-3万左右,也算是这几个一线城市房价最低的地段。
而像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相对其他三个一线城市来说,房价水平低一些,均价大概在2-3万的区间,在广州笔者认为月收入要达到税后2万+才能买得起广州的房子,毕竟现在广州现在便宜一点的房子价钱也接近2万左右,而且这个收入跟北上深一样,只够购买面积不大的城郊房子,要想买好地段的大户型,这样的参考收入是消费不起的。
而诸如武汉、郑州、长沙这样的新一线城市,目前的房价大概在1-1.5万左右,城郊的房价大概在8000-10000的水平,所以在这几个新一线城市买房,月收入应该要达到税后1万才能勉强买得起,均价在万元左右的房子。
以笔者这样的计算,你所购买的房屋均价与个人或家庭收入是对等状态的,月供控制在月收入的50%左右为好,还款20年为好!因为现在的购房者大多在27岁左右,30年就接近50岁,很难想象大部分非编制类工作者50岁还能稳定工作!
一线城市外围三十公里处,房价约四万一平方,一百平方加上各种税费、利息约四百五十万。如果在首付完成后,约有三百万等待偿还。如果你每月还一万,得还三百个月,约25年。你如果能在保证基本生活及稳定收入的情况下,又急等购房,可以考虑。不过,房奴的负担让你闷闷不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一线城市房产政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一线城市房产政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资讯